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天下豪商在线阅读 - 第524章 没有最奸,只有更奸 二

第524章 没有最奸,只有更奸 二

    郭知章并不知道自己已经中了忠臣武好古的诡计了!

    白时中上报的这起离奇案件,根本就是个假案!是武好古和《文曲星旬报》首席主笔赵佳仁,共和行首席讼师何天然,周同的长子界河御拳馆教头周云清,还有原开封府司录司的押司陆人嘉三人一起策划的。

    而被誉为开封第一状的何天然,更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人物——武好古可是个拥有法治精神的新时代忠臣!

    有了后世900年眼光,武好古深知忠臣是不能只会尽忠的,还必须拥有法治精神。必须做一个知法犯法,呃,应该是知法玩法,会钻法律空子,会利用法律武器陷害奸臣的新时代忠臣。

    要不然忠臣武好古早晚得让各种各样的北宋奸臣给暗害死了……奸臣那么奸,忠臣当然也比奸臣更会奸才行啊!

    所以在成立共和行的同时,武好古就开始打造自己的专职法律团队了,通过白飞飞牵线搭桥,又开出每年3000缗的天价高薪,请到了开封府的第一讼棍,有“铁嘴铜牙”之称何天然做了自己的首席讼师。

    在何天然的介绍下,武好古又以同样的高薪请拉拢了在开封府司录司担任押司,人称“刀笔大吏”的陆人嘉。

    另外,在州北大营纵火案中立下头功的周同的长子周云清,也以3000缗的年薪被武好古延揽,成为了界河商市御拳馆的教头,还被保举了一个三班借职的官身。

    有了讼棍、老吏和能够在开封府江湖上呼风唤雨的周家父子的协助,武好古自然能炮制出一个把郭知章郭大青天都蒙在鼓里的假案了。

    下午快到傍晚的时候,今年四十来岁,长得有些矮小干瘦,脸上总是挂着温和笑容的陆人嘉陆押司就乘着辆破破烂烂的马车,进了梨花别院。

    下车之后,就熟门熟路直奔武好古的内书房而去。书房里面,武好古正和何天然,还有太学上舍的领袖李邦彦一块儿研究“小说”——这可是真正的小说啊!所谓“小说”,在宋朝就是说书人用嘴说出来的长篇故事。根据后世明人的记载,都言及“小说之兴,始于宋仁宗”。到了徽宗朝,开封府城内的酒楼、茶肆、瓦子之中,都有说书人的表演。而其中一些说书大家不仅能说,而且还能写。而且说书人写书人不仅有男子,而且还有女子。

    一般而言,男性说书人说的都是王侯将相,天下兴衰,最火的是“三分”,也就是三国类的故事。而女性说书人写书人自然偏重才子佳人的故事了。

    除了王侯将相和才子佳人之外,也有一些离奇案件会被写成故事,也算是侦探小说的起源吧。

    武好古给《文曲星旬报》招募的记录人,则大多是原来的写书人——写书人才是写故事的,通俗易懂,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而科举士大夫的锦绣文章是官场上和科场上用的,没正儿八经读过书的劳动人民压根看不明白,也听不大懂。

    而将“死人重婚离婚案”变成小说的,则是一位平江军来的女说书人,艺名(笔名)是小昱霖,娘家姓李,人称李娘子或李昱霖。是白飞飞的朋友,文笔相当不错,被白飞飞介绍进了文曲星报社,做了个女记录人,也就是女记者——北宋还是有点男女之防的,所以报社需要一些女记者去采访女人。

    由李娘子主笔的栏目,被武好古命名为“拍案惊奇”,就是专门写各种离奇古怪的案件的专栏。而“死富商竟有两妻,郭青天难断家案”则是《拍案惊奇》栏目的开山之作!

    只要开封府受理了这起案件,下一期的《文曲星旬报》上就会立即刊登出来。

    “提举,”陆人嘉走进武好古的书房,冲着正在看小说的武好古拱拱手,“开封府已经受理了,而且郭大府(郭知章)还过问了此案,准备亲自出面调解。”

    “调解?这案子还能调解?”武好古放下小说问道。

    “提举,这时民事案件,是可以调解的。”

    回答的是铁嘴铜牙何天然,他只有二十七八岁的年纪,长得一表人才,面白须长,眉目英挺,看着好像个大官——其实他也是个士子,从17岁开始参加开封府的发解试,前前后后考了三次,次次落榜。

    而为了在开封府谋个生财之路,何天然就拜了个老讼棍为师,学习刑名律法,几年之内竟然达到了精通的地步,成了开封府有数的大状,又打赢了几场非常艰难的官司,一举成名,得了个铁嘴铜牙的绰号。

    这次的案件,就是他根据武好古的要求,一手炮制出来的!绝对是个让郭知章头疼的假案子!

    何天然得意地说:“而且民事案件通常是不会存在一方占尽道理的情况,多半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以开封府的司录司都是先调解,后裁断的。

    而属下出给郭大府的难题,足够他头疼上一阵子了。若是他胡乱判了,输掉的一方去敲登闻鼓也是可以的。”

    何天然设计的案件是“双方都有理”,被告是“被冤枉”离婚的,而且又是“三不去”,又是奉了母命“复婚”,是尽孝道。而原告更是无辜,她是明媒正娶来的,却在丈夫死后被婆婆欺负,做了“二夫人”,现在婆婆已死,她再上告也不违反孝道。

    如果说有谁是错的,那无疑就是死了的陈大郎和陈母柳氏了……

    “士美,”武好古扭头冲李邦彦道,“等《文曲星旬报》把李娘子写得小说登出来,你可得让太学里面的才子们多多投稿写评论。而且,还要不露声色,可知道了?”

    李邦彦连忙拍着胸脯笑道:“提举只管放心,邦彦在太学里面还是有点人缘的。”

    武好古点点头,“很好!事成之后,我帮你引荐蔡学士……有他照应你,将来你授了官就不怕不能平步青云了。”

    李邦彦闻言大喜,忙抱了抱拳:“在下多谢提举。”

    《文曲星旬报》主要是面向大众的,而太学生的“评论”,则是加快引起上层注意的办法。等到这件假案子的影响大了,宋徽宗就能把它拿到崇政殿上当闲话说了。

    到时候,韩忠彦、曾布、范纯礼这些宰执重臣就得表态了——你们都是大宋朝最青最青的青天,这么个案件总难不住你们吧?要不然这个青天就不够青了。

    而要表态,一夫两妻肯定是乱伦啊!而且给死掉的人娶妻更是乱弹琴了。哪怕再情有可原,也只能判决死掉的陈大郎和余娘子的婚姻关系不成立……至于陈家怎么补偿余氏,那就另当别论了。

    ……

    十日后的夜晚,副相范纯礼到访韩忠彦府邸时,这位大宋首相刚刚吃了晚饭,正在书房里面一边喝茶,一边借着灯光看报纸——虽然《文曲星旬报》出了没几期,但是韩忠彦还是养成了看报纸的习惯。

    因为耳目被蒙蔽起来的不仅是宋徽宗,韩忠彦这个首相也是个“又瞎又聋”的。他是豪门出身,小时候被关家里面读书,中了进士后又平步青云,根本没怎么接触民间疾苦就当了高官。当了高官后更是高高在上,哪有机会接触民间?

    所以在《文曲星旬报》出现后,韩忠彦在察觉苗头不对的同时,也觉得自己同样需要怎么一份报纸…….

    另外,《文曲星旬报》上最近又在炒作“北粮南运”的问题!对于把开封府的饭碗看得比天都大的北宋朝廷而言,如果每年能从界河—黄河—汴河水路运来哪怕100万石,那也是天大的好事了。

    而且《文曲星旬报》上这几期还刊登了几篇河运纲商的访谈,对北流黄河的运力有非常详细的介绍。按照纲商们的说法,北流黄河的航道上是有大量空船南返的。因为宋辽贸易报平衡,大宋出口的东西多,进口的少。而南返的空船如果都装上粮食,100万石米粮就有了……

    “彝叟,你看了《文曲星旬报》上关于北粮南运的文章了吗?”

    看到范纯礼到来,韩忠彦就笑着提起了北粮南运。

    “一年100万石啊……”韩忠彦笑道,“这样就再不担心开封府的黎民百姓挨饿了,运去西北的军粮也不会缺乏了。我看这事儿今年就可开始准备,等秋粮收上来以后,就在海州存放上120万石。明年夏天,就可以乘着东南风运往界河了。”

    他顿了顿,“这事儿就让界河市舶司全权操办如何?”

    范纯礼摆摆手道:“师朴,这事儿不着急……现在离秋收还早呢。你且看看《文曲星旬报》上那个拍案惊奇栏吧!”

    “拍案惊奇?”韩忠彦一笑,“无非就是些离奇古怪的案件,这不是我们宰相需要关心的。”

    “相公,你先看看,看了就知道了!”范纯礼跺跺脚,“恐怕是有人盯上元佑皇后了!”

    “元佑皇后?”韩忠彦一愣,“到底是怎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