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九品聚财
郭嘉所言极有理,听他仔细分析完,有数人面现愧色,议论声终再不可闻,曹操脸上露出一丝喜色。 程昱接口:“郭奉孝说的极为有理,但是我们也不得不防备秦不疑。 吾等尚需遣使往洛阳,示弱于秦不疑,不让其落井下石,同时前去购买大量的弩炮,纯阳丹和春雨符,更需要一些雷水。 而且听闻洛阳有利器九龙神火罩,乃是镇国之器,若是能购买到,定可以增加胜算。” 郭嘉、程昱语后,曹操忍不住苦笑了下,归根到底还是钱粮,洛阳的东西的确好用,可是太过昂贵,而且这秦不疑也太市侩了,只要付得起价钱,怕是阳神念头都会售卖。 众席中突有人高声道:“郭奉孝和程昱所言不错,可归根结底还是钱粮,而这也是我们独缺的。” 郭嘉名士风流,时有放荡不羁事,这陈群没有急智断谋但是却通史治典,本身又是大族陈氏宗子,对人对事都甚严苛方正,诸事循礼。 曹操见陈群似乎还有话说,不由问道:“长文可得解今日之局?” 陈群挺身离席,行到亭中,下拜再起身,依循规矩,一丝一毫没有差错。 他朗声道:“臣自思当今诸侯并起,公志在平乱济民,匡扶汉室,羽人和孙权或一时势大难治,然皆非生死大敌也! 唯秦不疑,以三等民之策妖惑人心,以均田制和府兵制训练悍卒精兵,行暴戾无法,根基日深,方为公心腹之患! 旦夕思之,望除此獠,终偶得一法,或得可用,欲禀于公前!” 曹操听到陈群长篇大论之后,脸色有些阴沉,他现在寻的是对付羽人的法子,而不是长远大计。 但是看着陈群一丝不苟的模样,还是耐着性子听了下来。 “长文且言!” 陈群方侃侃道:“秦不疑所仗者,法度也!行其法,兵马精悍、小民受惑,上下效命,故诸侯难讨。 然功勋世家、家有余财之户,本天下砥流之柱,却尽受其害! 以某愚见,主公欲敌秦不疑,布王道于天下,亦当制法度,固根本,人弃我取,尽收不容于洛阳的世家豪杰为用。” 听到这里,曹操的脸色有些难看,这就是他目前形的制度,接纳世家以抵挡秦不疑,甚至不止自己这么做,东吴也在吸纳世家大族,而秦不疑根本就是有意驱赶这些世家大族到四方偏远之地,有充实边塞,开发各边疆之意。 陈群似乎没有察觉到曹操的脸色,而是再次说道:“主公可禀于天子御前,将治下有功之人,化为九品。 其九品依据人的德行、乡评,家世、军功和对朝廷的贡献来考量。 其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平、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以品级给付田亩,规定其使用的奴仆等。 而世家大族也以家中是否有九品之人来化级别,族中有三个上上之人,便为上上品世家,两个上上之人,一个上中,便是上中品级的家世,以此类推。 上上品世家所得的田亩、奴仆和享有的权限最大,以此类推。 寒门贤才、军中勋高者,若是有功劳,得了上上品,那么可令其自创世家,再评其世家品级! 以此法聚天下贤士、豪杰,敢有不效死者?或可得与洛阳抗衡!” 这一番长篇大论下来,厅中人人早都已屏住呼吸,而郭嘉心思灵透,这所谓的评选就是汉朝察举制的一个延续,又融合了洛阳的三等民制。 将天下世家分类,却又不违背曹操先颁布的唯才是举。 这九品中正的评选看似对寒门公平,可是其中德行、贡献之类的标准,寒门如何是世家大族的对手。 而且其中还会有一定的贡献,而这所谓的贡献怕也包含捐献钱财之类的。 郭嘉看了下陈群,心中凝然,若依照陈群此法,曹操麾下的世家大族必然被凝聚一体,日后将是秦不疑的大敌。 曹操的脸色也是大喜至极,他已经想出了几种评级标准,足以吸纳世家的财力和物力为己用,至少在评选之初,可以聚拢钱财。 其实历史上陈群所创九品中正制,就以郡县中正官品评人物,笼络世家之余兼顾唯才是举令,其实缓解了三国时候混乱的吏治,也让曹魏形成一统天下的局势。 只是后面司马懿掌权后,为了获得世家的支持,将其更改,渐渐变成品评人物只看家世,不管品行、乡评如何,形成两晋南北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制度。 如今陈群借鉴秦不疑的制度,不仅提前退出九品中正制,还将内容改的面目全非。 陈群见到曹操满意,便又道:“其中考核之一,对朝廷的贡献,可囊括各世家大族对朝廷的捐献,十万石可以为下下品,百万石可以为中上品。” 陈群话语中,众人一惊,这倒是个办法,会吸引非世家的豪族和地位低下却富可敌国的商贾。 但是对于世家大族却有些不屑,而且严格操作起来,百万石才中上,没有一个世家有如此财力,最多在竞争的时候,捐献十万石或者相应的钱财来增加考核的分量。 不过曹操却是欢喜,如今他麾下的豪族也极多,尤其是随着洛阳重视商贾,许多豪族也经商。 曹操扫了下众人,见到许多大臣脸上虽然不喜,却也没有反对。 一些人更是摩拳擦掌,显然对这个制度极为满意。 其实这种先人才后世家的品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唯才是举。 可是比起秦不疑的制度来,这点程度在世家承受范围之内,反对声音小罢了。 如今陈群之法在大幅度拉拢世家的同时,兼顾寒门子弟,亦加重军功的给赏,确实比唯才是举更要合用、更能拢聚士心。 这些世家大族也有自信可以和那些寒门争斗,自然没有什么反对。 荀彧、程昱先开口赞:“此法大善!非一城一地之谋,实可定百年之基也!” 其他大臣也没有拒绝,曹操见没有阻力,也大喜道:“好,长文,此法唤做何名?我即刻奏表天子。” 陈群挺胸昂首道:“九品中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