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科举改革(二)
书迷正在阅读:川军抗战,我能听到鬼子战略部署、周铮宫檀陛下求饶吧太子造反成功了免费阅读全文、周铮宫檀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战气凌霄、陛下求饶吧太子造反成功了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暴君吕布、抗战之烽火燃血、开局一把刀,狂扫八荒、下乡大东北,知青靠刺绣风靡全村、绝世龙帅
皇帝苏河听着教育部尚书王林江的汇报。 他知道王林江举极端的例子,表明现在的科举漏洞很多,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但皇帝苏河听到世家门阀,他心里依旧感到忿怒。 世家门阀对于皇权的威胁,那是比农民起义还严重。 朝廷只要不把农民逼到不得不反的地步,农民起义很难发生。 但随着世家门阀的壮大,他们架空皇权的事情,必然会发生。 世家门阀势力最强的时期,那就是曹魏出台九品中正制。 正是这种门阀制度,养出了司马家这个庞然大物。 司马师可以指使手下,当街弑杀皇帝。 晋朝的皇帝,基本上就是世家门阀的傀儡。 皇帝苏河相信有科举制度的存在,帝国在怎么门阀化,那也不会落地和曹魏一个下场。 但世家门阀必然会侵蚀皇权。 帝国今后的朝堂上,也会被某些世家门阀垄断。 皇帝苏河不想看到这种情况发生,哪怕是只有一丝可能。 他语气坚定的说道:“朕听到王爱卿的说法,确实感到科举制度有一些漏洞,不利于帝国稳定的发展。 王爱卿的奏疏里,对于科举移民相关改革,很是有必要。 但今年的会试名额已经发放,不适合在科举之前,撤销会试的名额。 从明年开始,将会严禁科举移民。 所有科举考生,必须在贯籍地考科举,杜绝科举移民。 没有能力从乡试中脱颖而出,必然不是人才。 王爱卿这份奏疏,主要讲述科举的不公和科举移民的危害。 王爱卿对于科举改革,应该有全盘的计划。 科举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朕不得不慎重。” 教育部尚书王林江立刻鞠躬行礼,激动的说道:“陛下认可臣的科举改革,臣必将肝脑涂地,完善科举改革的内容。 一些细节,还需要教育部的同僚一起探讨。 臣现在说一下科举改革的大概方略。 最为重大的改革,那就是尽量维持科举的公平。 每个行省每年拿出一个进士名额,如果一个省没有任何一个人登榜,这个行省的第一名自动成为进士。 哪怕是这名考生落榜,他也会登上进士榜的末榜。 至于真正的就是榜单,按照他们的排名排列。 这样才能展示出帝国科举的科举公平,让广大士子信服。 臣建议末榜人数不占用总的进士名额。 这样一来,其他地方的士子没有受到利益影响,也就不会出现地狱之间的仇视。 帝国各个地方的情况,富裕的地方进士挤破头要去,每一个名额都需要争抢。 贫困的地方,名额经常空闲,还需要从其他地方协调。 哪怕是每年多出几位进士,那也没有多大影响。 帝国的都察院又非常活跃,不会造成冗官的情况。 这些末榜考生的任职地方,都类似波斯这种没有多少官员愿意去的偏远地区。” 太子苏蜀听到王林江尚书这么说,他差点笑了出来,连忙控制自己的表情。 报纸上进行过追踪报道,一届一百多名进士,任期五年之后,调查他们的情况。 十一人无法适应官场的约束,选择辞官不做。 二十八人太适应官场,直接被都察院带走调查。 只是五年时间,就有这么多官员离开了官场。 这就是帝国进士录取人数远超前明,还没有宋朝那种冗官情况的原因。 帝国的官场大浪淘沙,没有一定的真本事,根本无法在官场中混下来。 沙砾都落在底层,剩下的金子才会脱颖而出。 教育部尚书王林江观察皇帝苏河与太子苏蜀表情都没有多大变化。 关于进士名额的改变,皇帝苏河应该是支持他。 他这才放心下来,继续说道:“臣刚才已经与陛下讨论科举移民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些人六七十岁还参加科举。 六十岁的举人与七十岁的进士,对于帝国来说完全是负担。 他们这么大年纪,思维已经固化,身体也不允许,根本无法报效国家。 他们想要考科举,除了读了一辈子书,考了功名证明自己之外。 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看上帝国给予举人和进士的福利。 臣之前认为,限制科考的年龄,那就能轻易解决这个问题。 臣在京城简单的调查老年士子的情况。 发现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动力,那就是考功名。 一旦手段粗暴的限制年龄,这些人的梦想将会彻底破灭。 他们会做出什么事情,谁都不敢保证。 帝国看似得利,其实会在其余地方受损。 臣认为的办法,那就是取消功名带来的福利,把它转向官制的福利中。” 皇帝苏河听完这个改革意见,他立刻摆了摆手说道:“这种做法不可取。 举人与进士的福利,那还不如一名七品官多。 官场上为什么辞官的多,就是因为辞官之后,还能保留进士等功名。 他有一份至少能解决温饱的福利,这个身份还更方便竞选议员,获得百姓的信任。 举人与进士的存在,特别是在偏远地区,他将起到凝聚力的作用。 在这些人的带领下,汉人逐步在当地立足生根,这片地域从此就是帝国的核心领土。 王爱卿,做事不要只看一个部门的利益得失,要全面通盘考量。” 王林江听到皇帝苏河慢声细语地训斥,他额头上的汗不断顺着脸颊躺下。 他还是站的高度不够,没有从朝廷的角度看问题。 王林江立刻认错道:“臣错了,没有陛下考虑的周全。 不了解朝廷给予举人和进士福利的深层原因。” 皇帝苏河看到王林江认错态度诚恳。 他命令道:“继续说下去,这几项改革都不是今年就能出台。 正看到奏疏之中,还有几项立竿见影的改革,今年就能实施,王爱卿详细说一说。” 王林江松了一口气,真是伴君如伴虎,他差一点就完蛋了。 今后做事情不能再这么毛躁,必须要想好一切情况。 王林江听到皇帝苏河的命令,他立刻介绍道:“陛下,臣之前说的情况,那涉及到科举的根本,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程度。 臣接下来说的事情,那只是锦上添花,让科举办得更好。 这两项改革主要是针对科举的考试内容调整与科举的考试安排。 臣认为现在的科举科目太过杂乱,没有必要考那么多。 臣认为科举只保留三大科,经史、数学、策论这三大科,那就能选拔出足够的人才。 儒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太多了,再加上每年都有新思想碰撞,出现新的思想学派。 科举考哪一家的内容,不考哪一家的内容,这对于一些考生不公平。 臣认为不如把这些杂乱的选科,浓缩成一科。 选择古代先贤的思想和现在有特点的思想,考察考生的情况。 最多是出几道选修题,考生只要答对其一,就算这题正确。 华夏的历史必须要摆正位置,成为与先贤思想并重的内容。 帝国的进士,如果不知道秦始皇统一华夏大地,那就真的丢人了。 数学分数高的人,逻辑思维都强。 这种人才能处理好突发的事件。 有一定数学才能的官员,那也不会被小吏用简单的数据欺骗。 策论一直很重要,这是真正能选拔出天才与庸才的一科。 至于其他的科目,例如本来就选考的法学。 完全没有必要继续保留下去。 现在参与科举的大学生很多,他们都很熟悉相关的科目。 哪怕是不会这些东西,也不影响这个人为官。 臣认为相关衙门选拔进士时,可以附加相关条件,科举就不必考这些内容。” 皇帝苏河等到王林江说完。 他看向旁边的太子苏蜀询问道:“蜀儿,你怎么看这件事?” 太子苏蜀正通过父皇与王尚书讨论,学习相关的知识。 他听到父皇的问话,思考片刻回答道:“我认为王尚书这项政策,实施的阻力不算大。 王尚书没有增加内容,反倒是给科举减轻了一些内容。 他们学到的东西,在这次科举中也没有失效。 儿臣认为王尚书说得很对,科举是为国选拔人才,这几个科目的表现,已经足够把人才筛选出来。 科举科目的减少,也能让考生更加轻松一些。 父皇常说消灭一个民族最好的办法,就是消灭他们的文字和历史。 正是由于历史的传承,才形成了汉民族。 而臣认为历史极为重要,值得所有人铭记。” 皇帝苏河听完之后,他满意的说道:“科举这个改革方向,就选得很好。 科举的科目一直在调整,从简单到复杂。 朕发现科举的科目复杂与否,那与是否能选拔出优秀人才,基本毫无关系。 科举搞得太复杂,没有必要。 像明朝那样搞八股文,就是为了束缚住最聪明的人。 这完全是本末倒置,人才都浪费了。 帝国真正想发展,不可能只有科举这一条路。” 王林江尚书听到他这个改革,得到了皇帝苏河的认可,这才放心下来。 只要这一项得到认可,他们教育部今年就有事做。 为了防止科考泄密,教育部都是在半个月前,让专家前往封闭地方出题。 现在科举考试试卷还没有出,确定改革之后,教育部能及时调整试卷的内容。 王林江尚书继续说道:“科举从隋唐时期出现以来,考生舞弊事件层出不穷。 为了防止考生舞弊,贡院对于考生的搜查极为严格。 基本上都是一丝不挂,身体上能藏东西的地方,全被检查一遍。 帝国的科举检查没有那么严格,所有地方都仔细检查。 但也必须脱衣服,防止考生夹带。 帝国科举采用人盯人的方式,即便是这样,也有人买通盯梢的人作弊。 贡院之中考试,一考就是数天时间,吃喝都在贡院里面。 身体瘦弱的考生,根本无法坚持下去。 考场里面的味道也极其难闻,考生根本不能集中精力考试。 科举之前为了保持公平,没有办法。 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肯定有解决办法。 臣发现拍电影的摄像机,这是一个好东西。 只要把考场上的情况拍摄出来,任何人作弊都能看的一清二楚。 贡院就不用这种对人侮辱极为严重的手段检查考生。 只需要大致检查考生没有携带书本小抄。 记录考场上的情况,真有人作弊,那也能拿出最有力的证据。” 皇帝苏河目光炯炯地看着王林江,这为教育部尚书可以根据现有的技术,想到监控这一条路。 他确实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官员。 皇帝苏河知道他提出这个建议,没有说出口的原因是什么? 唐明以来,科举都专属于男人,这种检查哪怕是侮辱人,为了官位也能忍一忍。 南北朝时期,有皇帝认为太监适合当官,当朝的官员纷纷阉割自己。 苏河在没有建国之前,科举就允许女子参加。 帝国现在的情况比明朝开明,但大部分人依旧很保守。 有一些家长了解到科考之前的检查,他们不让自己女儿参加科考。 王林江这个改革,让科举考生更加轻松,让因为各种原因不想参加科举的人,下定决心参加科举。 皇帝苏河同意道:“王爱卿,可以先试一试。 没有出现重大差错的情况下,朕就认可这个模式。” 教育部尚书王林江听到皇帝苏河同意,他立刻鞠躬保证道:“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带领教育部全力以赴。 让这次科举完美谢幕,为国家选拔栋梁之材。” “平身吧!”皇帝苏河一挥手,“科举要慎重对待,教育部尝试科举改革,但朕不允许你们出现差错。 一旦出现差错,必须要让考生能够采用未改革的试卷答题。” 王林江站起身,他连连保证道:“请陛下放心,我们教育部从不会让陛下失望。” 皇帝苏河了解完所有情况,他让小太监送客。 他看向在一旁,正在奋笔疾书记录内容的太子。 皇帝苏河询问道:“你全程听了商议的内容。 你认为这次科举改革,进行的能否顺利。” 太子苏蜀挠了挠头,思考片刻才说道:“儿臣认为这一切都看父皇的支持力度。 父皇支持王尚书进行科举改革,这次科举改革一定能推行下去。 父皇不支持科举改革,王尚书这次很容易栽在这件事上。” 皇帝苏河看向太子苏蜀,笑着说道:“看事情还算透彻,这段时间没白历练。”(本章完) epzww3366xs80wxxsxs yjxs3jwx8pzwxiaohongshu kanshubahmxsw7cctbiqu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