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2章 首辅返京
唐毅的面前摆着安南的情报,莫敬恭行霹雳手段,筹措了大批的军饷粮草,太上皇莫茂洽征调十万人马,准备和后黎决一死战。 看似他们的手段取得了成效,实则唐毅却不以为然,诚然那些贵胄皇亲十分可恶,但是光靠着杀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没准这时候就有无数贵胄暗通后黎,出卖莫氏,而聚集起来的人马也会因为人心惶惶而毫无战斗力,一触即溃。 莫朝就像是一个极重的病人,骤然服了一剂虎狼药,透支了全部的精力,稍微一点变动,就会让莫朝现出原形,土崩瓦解。 而这,正是大明需要的! 平安和王寅两个,就是配置这方猛药的蒙古大夫,莫敬恭和莫茂洽的举动只会摧毁莫朝最后的根基,自己人靠不住,他们只有完全依靠大明,成为大明掌上的傀儡。 有了明廷在背后撑腰,莫朝和后黎的战斗只会更加残酷,双方会耗尽最后一滴鲜血,要不了一两年,安南就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海水都会染红…… 到了那时候,大明的百姓正好可以大举南下,移民开拓,把那些无主之地拿到手里,经过几代生息繁衍,移民同化,安南就会变成大明的一个省,和其他的地方没有什么差别。 当然这是远期目标,就拿眼下来说,在安南插入一根钉子,韦银豹的后路就给断了,他再也折腾不出什么花样。 北有殷正茂,南有王寅,一文一武,一样的狠辣,韦银豹的小日子可有的享受了。 倒是平安那小子,跟着王寅时间久了,没准把王寅的狠毒阴险都学到身上了,那么好的一个孩子,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真让人发愁啊,唐毅纯属推诿卸责,对平安影响最大的还是他这个当爹的,经营海外殖民地的方略也都是他的主意,正应了那句话,乌鸦落在猪身上,光看到别人黑,看不见自己了。 掰着手指头算了算,隆庆回京已经三个月了。 唐毅决定再也不迟疑了,眼下南六部已经搬迁差不多了,他已经任命殷正茂担任两广总督,全力剿杀韦银豹一伙。 再有,又把俞大猷调到了广东,执掌水师,和吕宋舰队互为犄角,择机迎战西班牙。 以席慕云和俞大猷联手,对付西班牙人应该没有问题。 另外唐毅又请旨,任命张守直为应天留守,处理善后事宜,并且研拟全面开征商税的办法。 将一切都安抚好了,唐毅这才匆匆起身,赶快返回京城, 从隆庆南巡,一直到如今,差不多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南巡的效果在快速发酵之中,并且产生了一圈圈的涟漪,不断波及整个大明。 唐毅从南京北上,一路所见所闻,已经大不相同。 首先隆庆拜祭阳明公,确立心学的合法地位,厚积薄发,心学一下子超越理学,从上到下,人人以谈论阳明公为荣。 当然,此时的心学和历史上的心学已经南辕北辙,唐毅提倡的务实精神极大的左右了心学的走向。 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在对待商人的态度上面,历代儒家都鄙夷商人,说他们是奸商,是狡诈之徒,士大夫口不言利,君子重义,小人重利……这种贴标签,笼统的,刻板的偏见,越来越受到质疑。 什么叫奸商,犯了哪条法度,有罪你去衙门告状啊,凭空污人清白,你们算什么东西?地主租田要收租子,当官要俸禄,当兵要饷银,这是不是牟利?有本事你们别要钱,免费给朝廷做事啊? 大家都是挣钱,都是养家糊口,凭什么瞧不起商人? 士农工商,四民异业而同道,谁也不比谁高! 作为天生的叛逆者,徐渭年近半百,还不消停,他甚至支出农工商都创造财富,唯独士人,依靠其他三者供应,却瞧不起其他三者,端起碗吃肉,放下筷骂娘,是最无耻的行径,应该受到强烈的谴责和挞伐。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像徐渭这么偏激,但是不得不说,经过隆庆的南巡,农商皆本,四民平等,在所有人心中,深深扎了根。 直接的效果就是各地商人争先恐后投资,白银危机以来,萧条的市场一下子热络起来。水泥、钢筋等新型建材成熟,使得许多城市争相改造道路,建造庞大的酒店商场。 数以千万计的资金砸下去,无数的作坊涌现出来,城市提供了不下百万个就业机会。不但失业的工人重新找到了工作,还出现了用工荒。 农村的青壮劳力重新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快速增加,消费能力增强。 棉布、丝绸、呢绒、茶叶、瓷器、家具、铜器、建材……国内的需求旺盛,东南开始摆脱对海外的过度依赖。 唐毅虽然早有估计,但是他不得不承认,皇帝对于大明的老百姓来说,还是有着不同寻常的影响。之前再怎么鼓励商业发展,还是有人嗤之以鼻。 可隆庆南巡之后,大家都会说皇帝也支持工商,你有什么资格胡说八道! 这一点在北方反应的尤其强烈,山东、河南,甚至连经历重创的晋商都开始重新整顿人马,再度起航。 北方工商业兴起,兴旺,对于缓解小冰河期带来的农业损失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 不要怀疑国人的创造能力,只要解除枷锁,民间蓬勃的生命力就会迸发出来。朝廷顺应民间的要求,在天津和登州设立市舶司,北方的商人同样组建船队,前往朝鲜和倭国贸易,一船丝绸送过去,换回来小半船的金银。 金银的流入,又进一步巩固了大明储蓄银行的地位。 银元彻底成为交易的主流,吴天成主导之下,大明储蓄银行又发行了铜元和金元,作为补充货币。 出于谨慎考虑,他还不准备像合盛元那样,仓促发行纸币,不过各种银行的支票汇票,已经成为大宗交易的首选。 金银更多充当财富的象征,只是作为银行里面的数字,当人们越来越习惯的时候,纸币会不知不觉,进入民间,取代金属货币…… 金融稳定下来,商业繁荣,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朝廷的财政,眼下户部的收入大幅度增加,而且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募集上千万的资金,原本很多不敢想的事情,现在都能放开手脚,大胆去做了。 嘉靖朝的时候,留下了一千五百万两的债务,经过五年的时间,已经削减到八百万两,而且利息支出只有原本的百分之十,朝廷负担轻松了太多。 经济繁荣,北方的边患消除,大把的银子撒下去,黄河水患也得到了治理,中原百姓重新安定下来。 一条鞭法虽然没有全面推行,但是很多发达的地区农民都不用负担沉重的徭役,农闲的时候,可以做一些经营,或者去城里打工,填补家用。民生越发好起来,当然了,要说多好也没有,只是原本吃不饱饭,现在每天两顿,能喝饱稀粥。即便如此,百姓们也很知足了。 他们把一切归功到皇帝的仁慈,宰辅的能干,唐毅在歇脚的时候,能听到许多百姓没口子夸奖隆庆,盼着这位皇帝陛下能长命百岁,盼着天下能太平安康。 只是百姓们的愿望能成真吗? 唐毅忧心忡忡,京城传来的消息不少,都说隆庆回京之后,先是大发雷霆,接着没几天就病倒了,两三个月,只上过两次朝,每一次都是目光呆滞,从头到尾,都在发呆,几乎没有说一句话。 同为一个男人,隆庆此时该有多苦,唐毅心知肚明,只能催促着手下,快些行动,终于在隆庆六年的二月,唐毅回到了阔别半年的京城。 首辅回京,虽然唐毅十分低调,还是惊动了各方。 没等唐毅回府,传旨的太监就来了,隆庆急招唐毅进宫。 随着太监,一路到了乾清宫,唐毅吓了一跳,只见隆庆穿着明黄色的单衣,外面罩着厚实的狐裘,再外面还有一件大氅,包得好像一个粽子。 小脸惨白惨白,甚至泛着一层灰白的东西,懂得不少医术的唐毅知道,那玩意叫做死气。 陛下怎么会这样了? 唐毅含着泪施礼,隆庆仿佛刚刚醒悟过来,低呼道:“唐师傅!” 说完之后,隆庆泪水长流,哆嗦着手,去拉唐毅,唐毅连忙凑过来,君臣面对着面,隆庆泣不成声。 “师傅,朕无德无能,愧对祖宗啊!”说完之后,隆庆哭得更加伤心,又是咳嗽,又是气喘,看得人好不心疼。 “陛下,切莫如此,臣一路北上,所见所闻,百姓心中都以陛下为圣明天子,隆庆改元,一扫正德嘉靖以来的颓靡,民生兴旺,国家强盛,要不了多久,就会有中兴盛世,吾皇能开创盛业,比之太祖太宗,也不遑多让。” 隆庆惊讶道:“师傅,您不是骗朕吧?” “怎么会,您要是不信,等转过年,臣再陪着您去各处转转,看看百姓怎么说。” 提到了南巡,隆庆脸上露出了光彩,那几个月,的确是一生最幸运的时候,只是不知道还没有机会…… “师傅,朕,朕不孝啊!”隆庆压低了声音,“朕连一个亲生儿子都没有,朱家江山落到旁人手里,朕,朕如何面对祖宗啊?” 唐毅一下子就惊呆了,“陛下,您怎么能信那些人胡说八道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