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骑战(下)
张顺记得自己曾经在后世的网络上看过一篇评论古代军队战斗力的文章,八旗军队赫然在列,不但如此还名列高位,当时张顺就对这种见解嗤之以鼻。 满人能够占据天下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只能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加在一起所有的便宜,这才能够最终取胜,虽然他们当初的战斗力绝对不容小视,但是他们腐化的速度也绝对不比蒙古人差多少,甚至还有更快的趋势,要不是无数先后涌现出来的汉人官员,这个朝代绝对无法延续那么长时间。 所谓骑兵的战术他们其实也是沿用了蒙古人的,基本上就是利用蒙古人消灭大金的办法,打败了蒙古,不过接下来他们对于蒙古人的待遇要好得多用怀柔和亲政策将蒙古人团结在他们的周围,之后这才敢于正视大明。 但就算是这样他们的战略一塌糊涂,战术也僵硬的厉害,甚至有传言说他们的战争老师是三国演义,反正不管真假,如果不是因为天灾而造成了大面积饥荒和无数流民不停的暴动,再加上大明莫名其妙的党政而引发的朝廷动荡,满人可是有一点机会坐上那个位置么? 张顺隐约记得不知道谁说过存在即是合理,他认同这句话,也认为不管是因为什么满人最后终究还是取代了大明,这一点毋庸置疑,但问题是这些茹毛饮血的家伙一上来之后想得并不是建设国家,而是巧取豪夺,虽然这个政权延续了那么多年,可他们掠夺者的本质却从来也没有改变过,好像是一群闯入了主人家的盗贼,虽然成功的制服了主人,可他们依旧贼人胆虚,随时都准备一走了之,甚至到了八国联军的时代还能有慈禧那种人说出宁与外人不与家奴的话来,更可笑的是只要遇到挫折,不管是哪个皇帝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回关外老家去,其实在他们看来只有那个地方才是他们的家,其他的地方只是他们征服的一块土地,能抢一天是一天吧。 这些都是题外话了,不过从这些也可以想到张顺此时的迷茫,他根本就不知道可以学谁?这往后的一千年好像是骑兵迅速退化的一千年,而此时就是骑兵的巅峰,他已经真的无人可学了。 外国的骑兵战术他也不是没想过,可想来想去也就是那么几个,好像十字军就是这个时代发生的事情,甚至已经都发生完了,而欧洲也开始进入文艺复兴年代,很快他们就会跟着进入火药时代,并在那个上面大展拳脚,最后甚至做到了五千人可以击败一个国家的巅峰时刻,那就是武器压到实力的实例。 第三条道路就是创新,而这一点却是张顺根本做不到的,他自己联想也不敢想走着一条道路,他当然知道自己是个什么玩应,自己根本就不是什么天才,做不了那些惊天动地的事情。 当这些问题全都交织在一起之后,浮出水面的也只有一个方向了,那就是拿破仑的战术了。 这一位大神可是实实在在的天才,除了政治方面有点差强人意之外,在战斗上面几乎没有任何问题,他创造的大炮加骑兵战术几乎无敌于欧洲,而他也曾经想要进入中国,只是因为没有越过俄罗斯的寒冷才最终作罢,那也是天意使然,并不是他的战术上出现的问题。 大炮推到阵前用来给骑兵开路,然后骑兵顺着这个方向直接冲锋,这个战术说起来好像挺一般的,但实际上却还是非常实用的,但问题是他现在没有大炮,一切都只能等待了。 好在他现在的军队还有蜂巢箭,而经过改造之后,现在的蜂巢箭也已经和之前的不大一样了,至少在火药的使用上已经整体改为了高爆炸药,这也让这种武器的射程更远,大大的超出了这个时代任何一种箭矢。 这也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了,至少在没有大炮的时候他们只能用这个战术来弥补一下。 徐进的冲锋排山倒海一样袭来,他的队伍并没有多大的增长,毕竟骑兵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并不是只要找到几个农民随便给他们穿上板甲就可以上阵作战,这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训练,所以即便他们是第一批进入此地的军队,现在也不过是只有一千两百多人而已,而他们此时面对的则是三千骑兵。 一对三的比例让萧风很是开心,他虽然开始的时候有点紧张,但很快就放松下来了,因为他认为打败这些敌人并不是什么难题。 但很快他就知道自己错了,因为对手根本就不是他想象的那个样子,人家在冲锋的时候首先就放出了蜂巢箭,无数的箭矢像是没头苍蝇一样钻进了他们的队伍,队伍的左翼立刻就倒下了一大群,然后他们骑兵开始发动攻击,他虽然立刻指挥部队不上了左翼的空白,并且在第一时间展开反击,但敌人还是迎头来了一阵短戟攻击。 其实张顺以前想过用作一些回旋飞行器那种的武器装备自己的队伍,毕竟那个东西的原理并不复杂,而且飞出去还能飞回来非常实用,可问题是那种武器并不适合在这样的战场上使用,上千只回旋镖飞回来的时候,也无法保证每个人都可以接住,而且还有可能造成误伤,这样的东西也就没有什么大的意义了,所以也就作罢了。 战斗就是这样开始的,但却并没有立刻撞在一起,张顺的骑兵忽然在敌人的面前分成了两股,瞬间向前后两个方向奔去,而当他们快速分开的时候就露出了后面恐怖的蜂巢箭车。 在投出短戟之后本来应该在后面待命的蜂巢箭射手已经快速的赶到了前面,他们全都乘着用三匹马拉的蜂巢箭车一路狂奔,而且在路上就已经准备好了下一轮的发射,当前面的人正好露出了空隙的时候,第二轮蜂巢箭就直接飞射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