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章 相见欢,时事艰
北风卷地,十一月正是北方最寒冷的时候。 京城南郊的驿路之上,五十余骑踏尘疾驰,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望。 这队骑士正是杨帆一行。从明教总坛出来之后,杨帆与卢进义等人会合。听闻方腊已经攻取了睦州,而来自京城的消息却是朝庭根本没有派兵的动静。杨帆知道定是王黼等人将南方大乱的消息压下,为了尽快让赵佶得知实情,杨帆决定立即回京。当然思念老婆孩子也是令他动身回京的巨大原因之一。 二百名神龙突击队员护送杨帆到了应天府,其中的大部分便留在了那儿待命,杨帆只带领几十名精锐继续前行,他可不想让京中的某些人知道自己有大把的私兵可用。 临近京城,杨帆禁不住猛抽坐骑,离家半年多,自己的儿子尚未见上一面,他自然恨不得插上翅膀立马飞回去。 进入城门,杨帆也顾不得路上的行人,仍然骑马前行,想来过不了几天便会有御史上本参他“飞扬跋扈”。 得得的马蹄声一路响到了杨府门前。周若英已经带着儿子、仆人等在门口。杨帆见到家人,跳下马来,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周若英跟前,揽腰将他抱起转了两圈。 此时周若英也顾不得害羞,搂着杨帆的脖子,喜极而泣。 “喔!咱们的儿子,你快看看!”周若英抹抹眼泪,叫仆人抱过儿子来。 已经七个月大的杨佑安,穿着厚厚的棉衣,带着一盏老虎头的帽子。杨帆抱过他,在他小脸上亲了几口,便逗着他叫自己“爸爸”。 孩子只有七个月大,自然不到说话的年纪,见杨帆逗自己,只是好奇地看着他。 “哈哈!咱们还是进去再说吧,可别冻着小少爷!”鲁智深此时从一边跳出来道。 杨帆点头道:“好!咱们进屋说去!大家都来吧,叫厨房做些好菜,一会一块吃饭!” 此时已近傍晚,杨府之内的下人早就准备了主人回家的各项事宜。晚饭之间杨帆与鲁智深以及神工集团的几个高层也长久未见,自然也借了这个时机详细了解了神工集团半年多来的发展情况。 一如杨帆的估计,自从他失踪之后,神工集团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的波折。神工集团所出产品那高额的利润,不知引起了多少人的觊觎,在杨帆这棵大树暂时倒下之后,一方面来自外部的商家开始挖取神工楼的熟练工匠,妄图也从神工集团控制的产品中分得一杯羹;另一方面,神工楼内部的个别员工,见试图自立门户,以便为自己攫取更多的利益。 不过杨帆为神工楼带来的后世的流水线生产模式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还是最大限度了为集团规避了大的波动风险。尤其是硅谷那边,在周侗、宗泽那种近乎军事化管理的情况下,新的技术成果根本无法被外人提前获得,因此尽管外面出现大量仿制神工集团产品的商家,但神工集团只要一次产品升级,便会将这些商家重新挤出竞争行列。 同时,神工集团一直注重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保证了集团内部人员的稳定,毕竟这个时代能让那些工匠感到有归属感的商家不多。当然,听鲁智深的口气,这段时间之内,对于个别吃里扒外的小人,他也时常会用一些非常手段,比如夜深人静的时候到人家家里和人家谈谈心之类的…… 总之,神工集团在杨帆不在的日子,没有像外人希望地那样呈现出树倒猢狲散的架势,反而他们利用这次危机,进一步清理了集团中的隐患,进一步聚集了集团中人的人心。 …… 杨府的灯火煊烧到将近午夜之时方才渐次熄灭。 回到房内,杨帆夫妇安顿好儿子,才相拥着上床歇息。所谓小别胜新婚,两人免不了一番的缠绵。虽然旅途劳顿,不过杨帆如今的体魄今非昔比,床上似是如鱼得水,倒是周若英,这半年多的时间清减不少,想来为了神工集团也是殚精竭虑、费心甚多。 云雨初歇,杨帆禁不住怜惜地拥着自己的妻子,道:“娘子这半年多真是辛苦了……” 周若英“嗯”了一声,眼泪却忍不住哗哗地往下掉:“奴家不辛苦,倒是相公你定是九死一生,才叫辛苦……” 杨帆搂搂妻子,用胸膛将周若英的泪水抹了个干净,道:“我福大命大,这不是完好无损地回来了么,而且,我还因祸得福,练就了一身上乘的武功。嗯,其实你们说我过了最好的练武年龄,无法修习上乘内功,是不对的!” “噢?相公快说说是怎么回事。”周若英忍不住上来了好奇心。 杨帆便把自己这半年多的经历一一叙来。 周若英听后,自是一番唏嘘感叹。不过想想自己的丈夫已成为当世一等一的高手,也禁不住喜上心头。 “不过,还有一件事情,娘子可千万不要生气。”杨帆知道自己娶了聂云裳之事,总不可能一直瞒下去,便有些情怯地道。 “什么事情啊?” 杨帆只得将先前讲述时未来得及细说的明教教主必须与圣女成婚之事,又细细地说与了周若英。 杨帆虽然心下多少有些忐忑,不过在当时决定与聂云裳成亲之时,也思量了周若英的反应。自己在京中之时,周若英在怀孕期间便曾主动让杨帆纳妾,如此想来她应该会有容下聂云裳的胸怀。 果不其然,听了杨帆语带歉疚的一番诉说,周若英反而笑道: “相公娶个女人,我有什么好生气的……像相公这样的男人,哪个不是三妻四妾?妾身可不是那种不知礼仪的妒妇。而且,相公多个女人,说实在的,妾身也能减轻些压力,刚才妾身真觉得承受不住相公的……” 看周若英娇羞的神情,杨帆心道:“我内力大增,不自觉地用在了床弟之间,看来刚才若英也是在勉强支撑……” “哈哈……谢谢娘子了。天色不早,咱们还是快些休息吧!” “嗯!” …… 第二日清晨,杨帆早早地起床,今日虽无大朝会,但既已回京自然需向赵佶复旨。而从江南传来的最新消息,方腊已率十万余众,在翕州城下阵斩郭师中,翕州业已失守,而方腊麾下已聚焦兵士达到十万余众。 杨帆九死一生地回来,又加江南形势愈加严峻,那些中书省的管员虽大多属于王黼一系,但此事事关重大,他们也不敢暗中作祟,面圣复旨的日子便定在了今日。 杨帆入宫之后,赵佶仍在主持小朝会。他便先来到枢密院,与一众同僚见面叙旧一会。当然,童贯已受召见,参加今日的小朝会,杨帆与他须得晚些时候才能见面。直到晨时将尽,杨帆估计小朝会将要结束,才来到睿思殿外侯宣。 又等了稍一会儿,王黼、张邦昌等人才从睿思殿中走出。等众人散去,睿思殿中的小黄门才出来宣杨帆觐见。 进入殿内,杨帆却见赵佶留下了童贯。赵佶脸色难看,甚至还带着一点惶恐之色。行了君臣之礼后,赵佶连一贯喜欢先行慰问下属的习惯都已放弃,见杨帆刚刚站直了身子,便急切地问道: “杨卿刚从江南回来,快说说那边情况,真如他们所说的,出了大乱子了么?” 杨帆心道:大乱子?看来京中这帮家伙仍然隐瞒了这次造反的规模。 “回皇上,的确是出了大乱子!而且严格来说,恐怕这次用‘乱子’这个词,已不能形容江南形势的严峻。” “怎么?难不成那些乱贼还能真的成了气候?”一旁的童贯皱眉道。 “东南兵弱,方腊众强,若任其滋蔓,恐怕东南诸郡皆会被其攻下……以臣观之,若真的出现此种情况,这方腊定会与朝庭分庭抗礼,划江而治……” “啪!”赵佶一拍桌子,“天下太平……天下太平,你们不是每日里都说天下太平么?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童贯低头不语,杨帆心道:此时不捅上那王黼等人一刀,更待何时? “回皇上,臣今年春时奉命前去江南剿灭魔教,为的便是消除今日的隐患。可是……” “哦!对了,爱卿这半年多来,在江南杳无消息,更有说法是已然殉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杨帆便将自己在江南征调宣威军欲将方腊等人的势力剿灭于萌芽阶段,而结果自己却遭到梁世达等自己人的暗算,致使自己五千宣威军被魔教偷袭得手,自己也身陷囹圄之事,细细地说与了赵佶。 “若是当时趁方腊等人弱小之时,一举将其剿灭的话,怎会有今日之祸?可惜有人不愿看到臣立下此功,因此在背后捅臣的刀子。臣的生死不足惜,可大宋的江山不能这样拿来当赌注啊!”杨帆最后沉痛地道。 赵佶此时已气得脸色发白——别的什么都好说,可要是有人拿着他的江山来开玩笑,他也不至于昏庸到周幽王那般地步。 至于杨帆暗示的那些背后捅刀子之人,赵佶心里其实也明镜似的。 “祸患既已酿成,皇上咱们还是定一定”童贯忙转移话题道,他虽不与王黼等人一路,但显然也没有少得江南之地的好处。 赵佶点点头,道:“刚才小朝会之时,众卿家提议调京畿禁军及就近两路西军共五万人马,兼程前往东南,杨卿以为如何?” 杨帆思考一会,他清楚地记得后世历史记载朝庭是出动了至少十五万兵马才将方腊起义镇压下去,五万人马估计远远不够。 “恐怕兵力不足!”杨帆摇头道。 “啊?” “方腊举事不过月余,已经啸聚二十余万众。而且他们之中,亦有很多武功高强之人,这些人组成的精锐部队实力不可小觑。而且他们的部队还在急剧地扩张着,此时恐怕只有派出全国的精锐之师方能将局势迅速控制住。” “对!对!应当多派兵!”赵佶附和道。 “可是若是四方兵力全部集中到东南,边关会过于空虚。而且收复燕云之事便要向后延迟。”童贯有些不情愿。 赵佶此时可顾不得什么收取燕云之事,他忙道:“辽夏现在自顾不暇,边关应该无事。只要咱们速战速决,甚至不会耽误收取燕云之事。” 童贯点点头:“臣立即前去制定方略。” “好!事不宜迟,枢密这便去吧!噢,对了杨卿对东南之事了解甚详,你们一块去吧。” 两人忙起身行礼,退出睿思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