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图穷匕见
书迷正在阅读:飞仙造化录、都市至尊兵王、源罪道、诸天玩家在线、我比天高、捡到一本三国志、斗罗之我的攻击能爆属性、亡国当天公主搬空全京城沈婳姜砚池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我的悠闲地下城、穿书八零成了五个大佬的后妈
张俊做梦都没料到,在宣府境内吃饱喝足的鞑靼蒙古竟然一直赖着没走,颇有要留下来过冬的打算。 其实这不仅仅是打算,在大明境内过冬确实是小王子战略计划的一部分。毕竟四万骑兵每日的消耗不少,如果能一直待在敌国劫掠过冬,可以减轻大草原部落里很大的压力。 说来也可笑,蒙古骑兵进入大明境内之后,烧杀抢掠,就连百姓家里的锅碗瓢盆,米面粮油,就连咸菜坛子都打包装起来,一起送去了大草原。 当然,除了这些物资之外,鞑靼人还会抓捕女人和年轻的孩子作为奴隶。 张俊在等待中煎熬了大半个月,每天站在城头看着一群群鞑靼人骑着战马时不时地奔腾而过,打了一场胜仗,这些肆虐的蒙古骑兵已经不把明军看在眼里了。 眼看局面已经越来越不可收拾,情知再等下去朝廷那边迟早也会知道这边的情况,张俊终于扛不住压力,向朝廷发了八百里求援急报。 小王子在五月二十四号入侵宣府,现在已经是六月末了,殊不知张俊为了掩饰自己打了败仗,将前前线战况拖延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极大地耽误了援军的抵达。 虽然张俊在军报中,将自己拖延上报军情的罪过掩饰的干干净净,但朱厚照可不是那个泡在蜜罐里长大的正德太子,只一遍他就看出来了奏折背后的猫腻。 这个张俊为了一己私利,放纵鞑靼人在宣府境内如入无人之境,不知道害死了多少边境军民! 而大明多的是这种吸血政客,权力成为了他们操控治下百姓的工具,为了保住权力,这些政客枉顾生命,对百姓的伤害比那些鞑靼入侵者更甚一百倍。 而且明朝的边镇将领的尿性,向来是报喜不报忧,有功劳就拼命的夸大,战败了就使劲的掩盖。这次战败,实际伤亡情况肯定要比奏章上严重得多,那些受伤的、失踪的将士,张俊就有意的忽略没有记录。 不出意外,张俊被蒙古骑兵围在万全右卫城里不敢出去,宣府那三万的精锐机动兵力八成是已经被打残了。 看过军报,朱厚照真的想当庭发作,将这个张俊撸了官职,押送北京审问处罪! 但朱厚照知道自己做不到,张俊能够做到宣镇总兵的位子上,在中枢肯定是有后台保着的,而且这人极有可能是内阁大学士中的一员。 九边的总兵和都指挥使这两个职位,是掌握军权的重要支点,这种涉及军权分配的职位,关系到文官集团内部权利的平衡。 所以九边这些军头,即便皇帝也是轻易动不得的。 杀一个张俊无济于事,与其发这种无意义的火气,还不如把精力放在解决前线战况上。 以前看历史书,这样的战报也就是简简单单的一篇文字,几百年以前发生的事情,并不能触动朱厚照的心灵。 但现在,这份战报每一个字都意味着活生生的人命,就在几天十几天之前发生的事情,真的很让人触目惊心。 草原民族南下寇边,死伤的绝不仅仅只有士兵,那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会被这些异族骑兵烧杀抢掠,一村一地的这么屠杀,打了败仗的地方官员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必然会用春秋笔法略过这些人间惨剧,后世的史书上很难见到这场战场的惨烈。 朱厚照张着嘴巴想要下点命令,却发现自己对军事一无所知,他甚至连边军将领的名字都不知道,如果在北京指挥宣府的军队,那岂不是在瞎指挥! 民国那位光头运输大队长,把军权看的比什么都重,很不放心前线的将军们,所以特别喜欢亲自莅临前线,微操指挥军队作战。 而众所周知,运输大队长的实际指挥能力只有排长水平,面对军团级别的大战役,未免力有不逮。 果然,运输大队长在内战中,以绝对的优势连输三场大战役,把老本亏得精光,最后只能灰溜溜的跑到岛上去苟延残喘了。 朱厚照当然不会犯这种错误,再说了九边十三镇的军权从来就不在皇帝手里,出了这种大事也该由内阁六部去伤脑筋,和皇帝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朱厚照闭着眼睛做了个深呼吸,左手按在军报上,提声道:“局势已经恶劣到这种程度,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现在可有对敌之策?朝廷需尽快抽调部队支援宣府!” 内阁首辅谢迁诧异的看了一眼朱厚照,作为弘治朝的老臣,他可是看着朱厚照长大的,对这位昔日得太子性格在了解不过了。他满以为朱厚照会兴奋的跳起来,然后御驾亲征率领京营几万大军去支援,毕竟宣府距离京城满打满算也就四百多里,快马半天就到了。 没想到朱厚照在登基之后,性格大变,原来跳脱的性子消散一空,变得沉稳无比,在今天的朝会上让群臣一而再的吃瘪。 像今天这样的军国大事,按理说是一个新皇显示权威,控制朝政的好机会,但现在看来朱厚照明显没有插手此事的想法,开口就是询问群臣该怎办。 作为皇帝的亲信太监,站在旁边的萧敬急了,朱厚照这是在轻易地放权给外臣啊!而且还是最重要的军权。 只是他一个司礼监太监,在这样的朝会上不好说话,只能不停的给朱厚照使眼色,让他借此机会夺取宣府军镇的军队指挥权。 朱厚照翻了翻白眼,他当然明白萧敬的意思,只是他初掌国事不久,如何指挥得了几百里之外的前线战事。 即便是白起韩信在世,恐怕都要为难,小王子此次不是简单地抢劫一把就走,明军这边一拖沓,边境的老百姓不知道要死多久。 蒙古骑兵不走,那些躲进山区的老百姓就不敢下山,只能在山里忍饥挨饿。 这不是争权夺利的时候,所以朱厚照命令群臣尽快拟出个应对的方案,不说歼灭这些蒙古骑兵,至少要尽快把他们驱赶出大明国境。 “朝廷一兵一卒的调动,都需要经过皇上的旨意,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皇上一声令下,全国的军队都可驰援宣府!” 谢迁本来是想以这次宣府兵败为要挟,吓一吓小皇帝,但是现在小皇帝表现出来的干练态度,这点小事估计吓不住他,如果操作不慎说不定真就让皇帝夺取了宣府的兵权,内阁可经受不住这样的损失,所以还是不要玩阴谋诡计了,直接公事公办比较妥当。 朱厚照撇了撇嘴巴,正色道:“京师离宣府不过四百里,那就调动京营部队前去支援!” 明朝是天子守国门,北京城本身就是离边境很近的军事重镇,在京城安全的前提下,抽调京营去宣镇是最合理的做法。 “启禀皇上,京营部队常年缺乏训练,且缺少兵甲武器,不堪一战,仓促上阵恐有覆灭之忧。”刘大夏拱着手,大声回应。 刘大夏这么一提醒,朱厚照才想起来,弘治老爹为了削弱文官集团的军权,故意将京营部队当工程队使唤,让士兵去修宫殿、挖河道,同时在长达十几年时间里不给更换装备,现在的京营已经没有战斗力了! “那么太原镇的兵马呢?” 太原镇就是山西镇,顾名思义就是驻扎在山西境内,是九边军镇中唯一一支在北京城背后的军队。这支军队同时也是九边军镇中编制最小的部队,人数不超过五万人,它的作用就是在大同镇和宣府镇被攻破之后,作为中原的内长城,阻挡入侵之敌。 “太原镇是中原腹地的第二道防线,现在宣府已然糜烂,如若抽调太原镇兵马北上,万一鞑靼骑兵借助来去如风的优势南下,将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刘大厦摇摇头,显然他不同意调动太原镇兵马的做法,这样太冒险了。 九边不是银行,军镇之间的部队本来就不适合相护拆借挪用,毕竟军镇之外到处都是虎视眈眈的草原骑兵,一旦有漏洞就会破边而入。 北方真正的机动兵力,其实就是守卫京师的京营部队,但现在京营不堪用,派他们去前线纯粹就是给鞑靼骑兵送人头。 “启奏皇上,其实除了京营之外,京师中还有一支兵甲齐全的精锐部队,如若能派出去,定可缓解宣府之急!”刘大夏犹豫了一下,最后在谢迁的鼓励下,终于还是说出了他的想法,或者说是内阁昨天晚上设计的一个局。 “刘大夏!你混账,禁军是你能调动的!” 朱厚照还没反应过来,司礼监首席秉笔大太监萧敬就伸出指头,指着刘大夏的鼻子当庭大骂了出来。涉及到皇家的切身利益,这个时候他也顾不得许多了,他生怕朱厚照不懂事,真让刘大夏给忽悠把皇宫禁军给调出去。 “刘尚书,御马监身负守卫皇宫的要职,如若调走导致皇上的安全出了岔子,你拿什么来赎罪!”王岳虽然是司礼监掌印大太监,但到底资历不足,面对内阁六部的时候还是有些胆怯,不如萧敬那么硬气。不过他也不能缩在后面,所以站出来适当的责问了一句,表示自己是站在皇帝一边的。 内阁图穷匕见,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狐狸尾巴,他们这次想要借宣府兵败,调走弘治皇帝出钱出粮,精心训练的四卫营和勇士营共计两万皇宫禁卫! 这两万禁军在御马监的统御下,军官皆由太监任命,文官集团没有任何插手进去的机会。这么大一支军队,而且还是足粮足足饷,兵甲齐全的精锐在皇帝的控制下,对内阁六部来说简直是如鲠在喉! 这次如果能借宣府兵败调出去,然后再想办法安插进去人手,或者干脆借鞑靼骑兵之手灭掉这支部队,那皇帝将失去和内阁对抗最后的本钱。